新生意和新供给
海外买家的订购模式变化,让中国商品供应链源头的商家们也有了应对新思路。
90后厂二代晓鹏决定与父母兵分两路:父母出国建立商超渠道,做老客维护,自己则驻守国内,通过1688接收海外采购需求,拓展新客户。
他接班的工厂,10年前就入驻了1688,但由于父辈们沉淀的销售渠道多在线下,线上疏于运营。如今,晓鹏把国内生意的重心放到线上。
晓鹏介绍,他们的义乌雄熊日用品公司开了15年,原本有近80%的外贸订单,但近年来减少了近50%,找新出路变得势在必行。在此前接触的跨境订单中,晓鹏发现很多通过第三方外贸公司而来的国外客户,找到他们的途径正是1688,于是他说服父母,把新客户和新生意的阵地放到线上。
晓鹏在仓库检查货品
在义乌商贸城开了10年店的红辣椒袜业,已经吃到了第一口跨境红利。今年4月,1688义乌小商品城官方数字馆上线,红辣椒袜业作为首批商家入驻,电商总监李隆煌介绍,“活动当月,整体销售额环比翻一番。今年过完年到现在,销量同比翻了三番。”
2021年,由于商贸城客流减少,红辣椒袜业开始在线上做批发生意,逐渐形成了一套线上线下互相反哺的生意闭环。很多老客户在线下熟悉了产品后,会选择在线上下单、拿货;一些线上看到产品信息的商家,也会来线下铺位实地走访,对丝袜品质有直观的感受。
过去几个月,他们收到了大量来自泰国、朝鲜等国家商家的询盘。李隆煌介绍,外贸客户的优势是忠诚度高,所以建立信任很重要,“核心是产品,以及后续合作服务体验,也就是产品为主、服务为辅。”
他提到,不同国家的产品偏好有所区别,供给也必须跟上需求之变。例如一位泰国电商平台的商家,在1688看到公司信息后,喜欢拿现货,产品偏向年轻化,返单频率高,一年能下单20次以上;欧美国家的商家喜欢大尺码,印上夸张的花型文字,需采用提花、植绒等多种工艺定制,难度大、成本高。而这些在产品端的生产和研发板块,对公司来说都不是难事。
活跃在中国的洋采购群体,也在积极拥抱跨境电商的新业态和新模式。这两天,发迪刷到了一款拇指解压玩具,很适合亲子游戏。他预判“产品能爆火”,推荐给了几位熟悉的外国客户。很快,国外的客户就让他下单代采。从搜索产品到对接客户、工厂,一笔价值3000美元的小单,发迪从选品到帮客户下完订单,只用了不到1小时。